觀光學CI

厚工款待遊客,自海到山、自然到人文、從糖鐵到綠廊道。

探索傳統到創新、用雙手敞開各種的精彩。

展覽亮點 ▶ 與海

學習與海共存。
雲林的海在多年前進入了居民的生活,農田形成了新的濕地生態,於是養殖漁業開始興盛。成龍、梧北、台西等社區透過藝術創作與社造計畫找回找回地方認同。土地在休養多年後則回饋以珍貴的生機,不僅有許多防風抗旱的植物在此生長,濁水溪出海口也成為候鳥棲息的家園,目前有近200種鳥類在此活動。

展覽亮點 ▶ 與人

雲林中間是遼闊的平原,幾百年前媽祖信仰與漢人一同登臺在此生根發展。廟宇遍佈各地,發揮安定民心的力量。敬神、酬神衍生出的傳統技藝也代代傳承下來。日治時期虎尾糖廠設立,以此為中心發展出鐵路系統帶動城鎮發展,糖鐵成為居民出外仰賴的交通工具。斗南車站作為銜接台鐵縱貫線的大站,也成為遊子回家的指標。

展覽亮點 ▶ 與山

這裡的人熟悉與山共生。
雲林的東邊靠山,林內坪頂村位於紫斑蝶北返的蝶道上,每年三到四月中旬都可以看到漫天的蝴蝶經過。林內湖本村是臺灣的「八色鳥故鄉」。每年十月份則可以在古坑樟湖社區發現數萬隻的黃頭鷺遷徙飛過。受到造山運動及九二一地震影響,草嶺的地質景觀多元且不斷在變動。當地居民不畏懼走山的劇變,主動參與保育地質,產生更強的凝聚力。

x